028-8525-3068
新闻动态 News
News 行业新闻
原名:Conversion of SIC to SOC enhances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soil structural stability in alpine ecosystem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译名:无机碳(SIC)向有机碳(SOC)的转化增强了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土壤固存和土壤结构稳定性。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9.7发表日期:2024.8(网络首发2024.5)第一作者:马云桥 青海大学高原生态与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希来课题组)一、背景陆地生态系统储存了大量的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由非生物和微生物因素驱动具有潜在动态相互关系,对土壤结构和固碳有重要影响(图1)。同时青藏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我国巨大的碳库,因此对该区域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动态转化过程和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图1 微生物驱动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周转关系示意图二、科学问题(1)评估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植被类型中聚集体的组成和稳定性;(2)量化SOC、MBC、DOC、SIC和碳水解酶酶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分布,以及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壤团聚体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3)分析调控团聚体...
发布时间: 2024 - 07 - 01
浏览次数:0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4 - 08
点击次数: 0
文献基本信息原名:Farmland abandonment decreases soil bioavailable phosphorus but increases 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mid-hills of Nepal译名:在尼泊尔丘陵地区,退耕减少了土壤生物有效磷,但增加了土壤有机磷作者:Xin Tian,et al.期刊:Catena2021年影响因子/JCR分区:5.198/Q1发表时间:2021.12一、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磷组分;生物有效磷;磷供应;山地生态系统。二、研究主题与背景(1)背景: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受到人类活动的综合调控,但山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磷循环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尚不清楚。(2)主题:研究四种不同土地利用(农田、弃耕地、森林)的土壤生物有效磷的的浓度何储量的变化以及其供应途径的影响。三、科学问题或科学假说(1)科学问题:在这种气候背景下,退耕还林对土壤磷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2)科学假说:由于人工肥料的缺乏,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和储量会下降,同时由于退耕后土壤侵蚀,磷的流失也会增加;退耕后土壤磷组分变化显著,由于凋落物投入的增加,有机磷组分相对于无机磷组分增加。四、材料与方法A.试验样地与实验设计位于尼泊尔典型丘陵,采集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品(农田,弃耕农田,灌丛,森林),在每个采样点均设置10X10m的样方,采集0-10cm土层的土壤样品。样品一份保存在4◦C,用于分析土壤磷组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和土壤水分。另一份是风干土壤,用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B.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水分;土壤pH;土壤质地;SOC;TN;TP;Olsen PC.无定形铁/铝    使用酸式乙二酸铵提取,并用ICP-AES进行测定。D. 土壤磷组分采用顺序提取法测定土壤中P的含量,Hedley 1982:9种组分对于磷的生物有效性贡献存在不同意义。E.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K-W非参数检验用于区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性质的差异;RDA分析用于模拟土壤P组分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地形、理化性质);结构方程模型(SEM)用于评估土地利用类型如何影响土壤P组分并探究调控土壤P有效性的关键途径。五、结果(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呈酸性,pH为6.0-6.5,其中农田土壤的pH相较于森林和弃耕土壤更高。森林的土壤水分更高。SOC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森林土壤中最高,TN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差异不大,在农田中...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3 - 29
点击次数: 0
原名:The path less taken: Long-term N additions slow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favor the physical transfer pathwa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formation译名:长期N添加减缓了凋落叶分解,并促进土壤有机质形成的物理转移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7.229发表时间:2022第一作者:Brooke A. Eastman通讯作者:Brooke A. Eastman合作作者:Brooke A. Eastman, Mary Beth Adams, William T. Peterjohn主要单位:Department of Biology,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Life Sciences Building, 53 Campus Drive, Morgantown, WV, 26506, USA Northern Research Station, USDA Forest Service, 180 Canfield Street, Morgantown, WV, 26506, USA 研究背景:SOM及其相关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氮添加的响应对于预测全球土壤C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将土壤有机质(SOM)的形成理解为土壤微生物获取有机植物输入与化学抵抗和矿物组合保护之间的平衡,可以极大地改善我们对陆地碳库的预测。然而,对于控制SOM形成和不稳定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持续的氮沉降的影响,我们的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为了评估长期氮沉降增加如何影响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机质不同组分中的分布,我们在一个长期的N施肥试验区,将交替移植凋落叶分解研究与SOM在矿物结合(MAOM)和颗粒有机物质(POM)组分中的分布相结合,用于理解高氮输入条件下SOM的形成和失稳。科学假设:1)凋落叶移植到氮处理土壤中的分解速度较慢,尤其是高木质素和/或低氮含量的凋落叶;2)添加氮的表层矿质土壤中POM的比例较高,这是由于植物凋落物中存在较多的微生物分解的颗粒状凋落物;3)添加氮的表层矿质土壤中MAOM的比例较高,这是由于微生物CUE增加所致。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无论初始凋落物来自哪个流域,近30年的N添加都使施肥流域凋落叶分解速率降低了约11%。分解速率变化造成一个明显结果是,施肥小流域土壤轻颗粒有机质中SOM的比例比无施肥小流域高40%左右,且与土壤碳氮比呈正相关。总的...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3 - 22
点击次数: 0
原名: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to global forests: Status, impacts andmanagement options译名:全球森林的大气氮沉降: 现状、影响和管理方案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8.071发表时间:2021年4月13日第一作者:Enzai Du通讯作者:Enzai Du(enzaidu@bnu.edu.cn)合作作者:Mark E. Fenn , Wim De Vries , Yong Sik Ok主要单位:1.前言:氮(N)及其化合物和反应的发现,促进了人类从18世纪开始对氮循环的认识。由于Habere Bosch工艺的发明将N2转化为氨(NH3),即大大增加了用于粮食生产的N肥,从而维持了此后全球人口的增长。反过来,人口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化石燃料的燃烧,并增加了作为副产品的氮氧化物(NOx)在大气中的排放。总的来说,人类活动产生的活性氮极大地增加了活性氮对环境的损失,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影响。森林覆盖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陆地表面,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例如,保持土壤、水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基本的文化或精神价值。通过大气沉降的新N输入可对森林生态系统既有有利影响,也有有害的影响,例如在N限制条件下刺激碳(C)固存、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土壤酸化和养分失衡等。因此,从区域尺度到全球尺度,了解N沉降的现状以及N沉降的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未来变化,更好地指导森林管理,提高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态弹性至关重要。本文综合了10篇论文最近的前沿研究:1)氮沉降对全球森林的特征,2)氮沉降对森林结构和功能的影响,3)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区域趋势的响应,4)减轻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负面影响的管理方案(框架见图1)。图1. 森林生态系统中氮(N)沉积的模式、影响和管理方案。此图概括了本文的框架。2. 氮沉降对全球森林的状况、影响和管理方案2.1.全球森林氮沉降的空间变异森林具有高冠层表面积的特点,是氮沉降的重要汇,具有比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更高的大气氮获取效率。基于不同的建模方法和森林复盖率标准,全球森林生物群总氮沉降量的估计值在19~23Tg N yr-1之间。此外,对森林特定N沉降的模型预测(EMEP rv4.17)与网格平均N沉降的模型预测进行比较表明,在网格尺度上,这两个值之间的差异可能高达2倍,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超过5倍。这种大小的差异对确定森林生物群的临界超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分析证明了使用特定于森...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5
点击次数: 0
原名:Higher biomass partitioning to absorptive roots improves needle nutrition but does not alleviate stomatal limitation of northern Scots pine译名:更高的吸收根生物量分配可改善叶片养分状况,但不能减轻北苏格兰松的气孔限制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IF:10.863发表时间:2021.05.01第一作者:Marcin Zadworny通讯作者:Marcin Zadworny合作作者:Joanna Mucha,Agnieszka Bagniewska-Zadworna,Roma Żytkowiak,Ewa Mąderek,Darius Danusevičius,Jacek Oleksyn,Tomasz P. Wyka,M. Luke McCormack主要单位:Institute of Dendrology,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Kórnik, Poland, etc.摘要:        恶劣环境条件同时影响叶结构和根性状,高纬度系统的枝叶生长主要受光周期控制,而根系生长在主要受环境温度调控。这些器官沿环境梯度的不同敏感性可能会改变地上和地下的功能关系。该文以沿温带-北方森林样带分布的苏格兰松树以及生长于同质园的不同种源树木为研究对象,研究吸收根分配与叶片性状之间的关系。作者将叶片氮、磷、比叶面积、针叶质量和δ13C特征的变化与吸收根生物量的地理趋势相关联,以更好地理解树木养分和水分平衡的变化格局。在同质园内,与南方种源树木相比,北方种源树木往吸收根的分配增加、吸收更多土壤养分,从而具有较高的叶片养分含量,然而不同种源地的叶片具有δ13C 值相似,这表明较高的吸收性根的分配并未在温暖气候下增加水分的供应。这些结果表明吸收性细根的分配对树木营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树木的气孔限制日益增加。研究背景:北方森林的低温、短生长季和低土壤养分特性,使得树木需要增强对细根的生物量分配,以确保其获得充足的土壤资源。 苏格兰松 (Pinus sylvestris L.) 是一种在欧亚大陆北部地区占主导地位的树种,其较高的细根生物量分配是受遗传控制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北方苏格兰松根分配随生长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有助于树木适应低养分环境,为叶片的生长和代谢提供养分支持。例如,在苏格兰松树中,多达 38% 的叶...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8
点击次数: 0
原名:Thresholds in aridity and soil carbon-to-nitrogen ratio govern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microbial residues译名:干旱阈值和土壤碳氮比控制着土壤微生物残体的积累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IF:12.298发表时间:2021.11.18第一作者:Zhiguo Hao、Yunfei Zhao、Xia Wang通讯作者:Xia Wang主要单位:兰州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摘要:微生物残体有助于土壤碳(C)库的形成和稳定,但影响其在全球范围内积累的因素尚不清楚。该研究综合了268个来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氨基糖浓度数据(微生物残体的生物标志物)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碳氮比和干旱指数是预测微生物残体C积累的关键因子。超过土壤的临界干旱指数和土壤碳氮比(分别为~0.768和~9.583)后,土壤微生物残体量急剧下降。干旱指数阈值与湿润气候范围有关,而土壤碳氮比的阈值可能与真菌丰度的急剧下降相一致。尽管主导因子在生态系统和气候带之间存在差异,但土壤SOC和干旱指数始终重要,该研究结果强调气候和土壤环境可能控制微生物残体积累。 研究背景: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C储存库。C收支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土壤的原住民,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来调节土壤C的动态。其中,微生物合成代谢在促进土壤有机质稳定储存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微生物利用所获得的植物残体进行群落构建,其死亡后,微生物衍生的C(体内周转产物,包括死亡的微生物残留物和部分代谢物)通过化学吸附(与矿物质结合)或物理包裹(团聚体)的形式被封闭而稳定在土壤中,能够有效抵抗外界因素的干扰,长期留存。有研究表明,微生物残体C占土壤SOC库很大比例,甚至高达80%。虽然微生物量C对SOC的贡献微小,但微生物残体C对SOC的贡献不容忽视。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例如土壤性质和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如微生物生长速率和生长效率)以及生化特性来影响微生物代谢物向土壤的转移及其稳定性。考虑环境变化对微生物群落内部特征的影响,存在一个微生物残体积累最大化的最佳环境条件范围。确定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残体积累量最大,SOC分解量最小,有利于土壤固C管理。目前,氨基糖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研究微生物残体的储存机制。由于土壤中只有少部分的氨基糖与微生物...
93页次11/19首页上一页...  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尾页
微信公众号
检测咨询热线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72号-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2号楼4层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98号广发隆平创业园2栋6002
官方热线:028 8525 3068
投诉电话:18181920125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05 - 2013 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